1. 主页 > 养生常识 >

进补需因体质而异:气虚服四君子,血虚用当归

  生活节奏的加快,让年轻人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刚到中年,很多人身体就步进入了亚健康的状态。亚健康从中医的角度来讲就是虚症,如气虚、血虚之类,那么身体虚弱的话如何调理呢?如何进补呢?实际进补需因人而异,不同体质不同的食疗方案。

  气虚,常见的为肺气虚、脾气虚。肺气虚则少气懒言、动则气喘、易出虚汗、且易感冒;脾气虚则食欲不振、满腹胀满、大便溏泄、浮肿、脱肛或脏器下垂。

  凡气虚者,无论何种疾病,均可选用四君子丸,每次9克,每日3次;或黄芪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3次;或补中益气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3次;或参苓白术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3次。

  中医认为“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故血虚证与心、肝、脾三脏关系密切,且“肾主骨、藏精”,精血可以互生,故血虚与肾也有一定关系。临床主要表现为面色萎黄、唇甲苍白、头目晕眩、心悸不寐、失眠多梦以及妇女月经后期、量少色淡、经闭等。

  凡中医辨证为血虚,西医之各种贫血、血液病、晚期癌症及慢性消耗性疾病者,均可选用当归补血膏,每次10毫升,每日3次;或复方阿胶浆,每次10毫升,每日3次;或鸡血藤膏,每次10毫升,每日3次;或桂圆膏,每次10毫升,每日3次。

  治疗可选用八珍膏,每次10毫升,每日3次;或参芪阿胶浆,每次10毫升,每日3次;或阿胶当归合剂,每次10毫升,每日3次;或归脾膏,每次1支,每日3次。

  阴虚可分为肺阴虚、肾阴虚、胃阴虚,临床以干咳少痰、短气喘息、口燥咽干、午后低热、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头晕耳鸣、眩晕目涩、大便干结、小便短少等为主要表现。

  治疗可选用六味地黄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3次;或生脉饮,每次1支,每日3次;或养心阴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3次;或百合固金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3次;或洋参雪蛤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3次。

  阳虚以肾阳虚多见,主要表现为面色白、形寒肢冷、腰膝酸冷、尿频、小便清长、余沥不尽、夜尿频多,女子带下清稀、宫寒不孕,男子阳痿遗精等。

  治疗上可选用禽睾片,每次4片,每日3次;或全鹿丸,每次9克,每日3次;或人参鹿茸丸,每次9克,每日3次;或参茸正阳口服液,每次l支,每日3次;或参茸温肾丸,每次9克,每日3次。

  阴阳两虚者,既有阴虚症状,又有阳虚症状,西医多为一些慢性疾病的后期,如慢性肾炎、慢性肾衰,以及各种肿瘤等疾病。

  中成药可选用仙灵地黄补肾颗粒,每次10克,每日3次;或仙参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3次;或虫草双参酒,每次30毫升,每日3次;或贞蓉丹合剂,每次10毫升,每日3次;或芪仙补肾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进补需因体质而异:气虚服四君子,血虚用当归补血膏

本文由网络采集而来,不保证其真实性,不代表养生小知识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yangshengchangshi.cn/a/fenxiang/163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