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中医养生 >

七窍连五脏,看七窍变化知身体健康

  所谓“七窍”,主要是指面部的七个孔窍,即眼二、养生常识!耳二、鼻、口、舌。五脏的精气分别通达于七窍,所以五脏有病,往往能从七窍的变化中反映出来。

  《黄帝内经》里说到,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肝开窍于目、肾开窍于耳。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五官的异常情况,以了解心、肝、脾、肺、肾可能存在的病变。

  “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实际上,心气足,不仅能保证舌辨五味,舌头转动灵活、说话流利顺畅也有赖于心神的健旺。通常来说,舌色红润即表示心之气血充足。

  心主血脉,舌上血管最为丰富而浅表,因而舌也能灵敏地反映出心的功能状态。心阳不足,则舌胖嫩或紫暗;心阴不足,则舌红绛;心血虚,则舌暗淡;心火上炎,则舌红烂、生疮、疼痛;心血淤阻,则舌紫暗或有淤斑;心主神志功能异常,则会出现语言障碍,说不清话。

  由于“心开窍于舌”,经常活动舌头对于促进心血管健康是非常有好处的,没事的时候,可以做做舌头伸缩动作,或者把舌头在口腔中来回地搅动,然后把津液咽下去,因为津液在中医也叫“金津玉液”,它是非常养人的,不仅能增强脾胃功能,还可强健身体。

  心血管病患者可以经常练练“舌抵上腭功”,方法很简单:用舌头自然抵住上腭,保持3分钟,期间尽量排除杂念,然后把产生的津液慢慢咽下去。经常这样练习,能让人入静,起到养心、安神的作用,对心血管疾病的康复很有好处。

  “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能闻五音矣。”也就是说,肾气足者,就会听力好。在病理方面,若肾精亏虚,则脑髓不足,容易出现头晕、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肾阴虚的病人还经常会有耳如蝉鸣的现象。

  另外,老年人出现的听力减退、耳聋失聪等衰老表现,也与老人肾气较弱关系密切。所以,听力较差的人,可以考虑是不是要补补肾气。

  经常按摩双耳,不仅能有效预防耳鸣、耳聋,更能促进血液、淋巴循环,达到健身强体、延年益寿的目的。如何进行耳朵的保健呢?不防向专家学学以下5招:

  一是引耳。将右手绕过头顶,掌心头侧,用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捏住耳尖,轻轻用力向上拽左耳尖14次。随后再换左手。

  二是摩耳。双手手掌摩擦得微微发热后,按摩两耳正面,再按摩耳背面,反复做10次。还可以摩耳廓,以食指贴耳廓内层,拇指贴耳廓外层,相对捏揉,直至发热。

  四是扫耳。用手把耳朵由后向前扫,能听到“嚓嚓”的声音。每次20~30下,每天数次。五是拎耳屏:用食指、拇指提拉耳屏,自内向外提拉,每次做3~5分钟。手法应由轻到重,牵拉的力量以不痛为限,这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头昏、头痛、神经衰弱、耳鸣等疾病。

  视力的好坏有赖于肝气的疏泄和营养。中医讲,肝藏血,而血又是眼睛活动最直接的物质基础,所以,肝血的盛衰会直接影响到视觉功能。若肝血不足,目失所养,则两眼昏花、视物不明,出现如夜盲等问题;若肝经火盛,可见眼红肿痛;肝阴虚,可致眼糊干涩,或也可见眼珠不灵活、斜视等;肝气郁结过久,则能导致口苦目眩。

  因肝火导致的眼部不适主要表现为眼睛红肿痛和眼睛发涩,其中眼睛红肿痛,同时有烦躁、易怒、两肋疼痛、口苦便干等症状,多属实火,人们可喝决明子茶、野菊花茶来进行调理;如果眼睛发涩,同时有脚心发热、烦躁等症状,多属虚火,人们可用枸杞或杭白菊泡水喝来进行调理。

  秋季抗眼干可以吃些润燥类的,如梨、莲子及秋季时令的水果,不过瓜类等偏凉的食物,在秋季时要慎食。另外,一些花茶也能起到养肝的作用,如枸杞茶、菊花茶,还可以用沙参、麦冬各10g,天冬适量泡茶饮用。此外,还可以通过按摩穴位来刺激眼睛分泌泪液,秋季眼干主要原因是泪水分泌不足,可试着揉揉睛明穴(位于面部,目内眦角上方凹陷处)。

  “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肺主呼吸,鼻为呼吸出入的门户,所以说,鼻子要想发挥正常的通气和嗅觉功能,就必须依赖肺气调和,呼吸畅利。其实,“肺主气”的功能除了会影响呼吸,还有供给鼻子营养、保证鼻子通畅、预防鼻病的作用。

  临床上,肺的某些疾病表现也常反映在鼻子上。如外感风寒影响到肺,就会鼻塞流涕、影响嗅觉;肺有燥热,则鼻孔干涩。反之,如果鼻出现以上异常变化,即可推断肺脏病变。

  养肺应先护鼻。雾霾天应尽量待在家中,外出时最好戴上口罩,回来后尽快用温水或淡盐水洗鼻,以提高鼻子的抵抗力,起到杀菌作用,为鼻子提供适宜的湿度和温度。自我按摩迎香穴。具体的做法是:双手搓热后用食指或中指在鼻翼旁边的迎香穴处上下干搓5分钟,有轻微酸胀感即可。这样可增强鼻部血液循环,提升鼻部抵抗力。

  中医认为“肺属金,在色为白”,白色食物如百合、雪梨、蘑菇、银耳、萝卜等都具有润肺的功效。清肺润肺食品首选百合,熬粥、煮水都很好,雪梨炖百合也是润肺抗病毒良方。蘑菇也有很好的养肺滋阴的功效,可以帮肺脏抗击毒素。萝卜是肺脏的排毒食品,中医认为大肠和肺的关系最密切,肺排出毒素程度取决于大肠是否通畅,萝卜能帮助大肠排泄宿便,生吃或拌成凉菜都可以。

  “口唇者,脾之官也。”唇是口的组成部分,被认为是脾的外在表现之处,当脾气健运,气血充足时,口唇得养,则唇红润泽;若脾失健运,气血亏虚,唇失所养,则唇色淡白,或萎黄无光。

  为防外湿伤脾,人们应注意避免淋雨,涉水后要及时将身体擦干;不要在游泳池或澡堂内长时间浸泡、洗浴;不可久居湿地,工作、生活环境要保持良好的通风。为防内湿,不宜大量食用生冷及油腻的食物,尤忌暴饮暴食。清热利湿食物以绿豆粥、小米粥、荷叶粥、红小豆粥最理想。此外,可食用冬瓜、绿豆芽、小白菜、苦瓜之类的清热食物。

  中医有“以动助脾”的养生观念,饭后散步有助于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消化。但“饭后”并非指吃完饭立刻就开始散步,而是要休息至少10分钟再进行,若吃得过饱则需适当延长休息时间,并且饭后半小时内不能做剧烈运动。

  健康养生是一种生活态度,使你增强体质,预防疾病,拥有健康,享受快乐!关注健康养生,百病不生,分享最健康的养生之道,最有用的养生小知识大全。七窍连五脏,看七窍变化知身体健康

本文由网络采集而来,不保证其真实性,不代表养生小知识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yangshengchangshi.cn/a/zy/532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