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中医养生 >

鲜姜、泡姜、老姜…区别太大,别乱吃!

  小小的一片伏姜,学问大着呢!鲜姜、泡姜、老姜…区别太大,别乱吃!在专家看来:不同制作方法和不同种类的姜,分别应对这个季节,中老年人最常见的各脏腑阳虚问题。

  今年吃姜的人不少,想吃出不同功效的朋友一定要看看本文了,这估计是最好、最科学、最有效的夏季吃姜文了。

  没有专门品种叫伏姜,伏姜一般是用鲜姜切片或者榨汁后,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伏天太阳下晾晒后而得名。

  这种姜晒干后,备冬季吃或直接吃。因吸伏天阳气,伏姜格外辛辣,散寒效果非常好,夏天做了,冬天可以泡伏姜汤吃。

  鲜姜又叫我们的紫姜(仔姜、子姜),鲜姜水分多、纤维少,辛辣味淡薄,相对老姜(干姜)对脾胃刺激没那么大。直接用来吃健运脾胃。

  干姜就是我们所说的老姜,“姜还是老的辣”这句俗语大家都听过,足以证明它的补阳功效,对难以通络的肾阳有很好的补益作用。

  中医上讲这鲜醋泡姜后有点红色(紫色),同心脏的红色是同一种类别的,因此泡姜对心脏特别好,可以温补、振奋心气。

  夏季人特别容易出汗,但夏季对一些阳虚人群而言实际上很危险。因为如果汗出得多,伤的不仅仅是阴,一开始是“气阴两伤”,时间长了就是“阴阳两伤”了。

  有时候大汗以后,人会感觉非常疲乏劳累,其实就是伤了阳气的表现,而阳虚人群最怕的就是心阳虚,心阳虚容易导致心梗的发生。

  许多夏季常见的急性消化系统疾病,以及严重了转为慢性的消化系统功能性疾病,往往都是由于脾阳长期失运而产生的。

  砂仁姜汤可健运脾阳,意思是说健康的运化:不论是有点寒湿的,还是脾胃平时有点阳虚的,这个可以又暖胃又祛湿,没有特别的禁忌。

  在这里要用到的是鲜姜和砂仁。砂仁味辛,性温,具有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的功能,用于湿浊中阻、脾胃虚寒、呕吐泄泻。

  如果提早就注意到一些小症状的严重性,在生活中巧用姜来进行调理,是可以补足肾阳,避免问题发生的。

  命门穴位于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处;神阙穴在肚脐附近。两个穴位热敷各一次,到热敷包没有温度为止。

  夏季可别小看了咳和喘的一些现象,痰多白色吸痰,咽喉还有发紧发痒的情况。这种情况就是气不接续的情况。

  除开风热感冒(鼻塞黄涕)和风寒感冒(鼻塞清涕)感冒两种外邪引起的咳和喘,以及本身有器质性疾病的情况,多半都与肺阳虚脱离不了关系。

  白芥子有化寒痰的作用,贴在膏盲穴和肺腧穴上,以达到益肺和阳的功效。这个方子适用于有慢性肺病以及肺阳虚人群日常调理,一次贴六个小时左右。

  上面几种方法都是不去皮的。平常我们吃姜只要记住一点:植物的皮和肉是一对阴阳。姜肉性热,所以姜皮性凉。姜肉发汗,所以姜皮止汗。

  受了风寒,喝姜汤发汗,自然是去皮为好;平时喝生姜红枣茶驱寒,则不去皮;一般做菜用姜,肯定是带皮吃,以免偏性。

  小小一片姜,胜过药千方!只要用对了姜的种类、用法,就能获得很明确的解决效果,在这夏季起伏的天气,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当选择对应品种吃伏姜,百益无害!提醒爱吃姜的朋友们哦!

  健康养生是一种生活态度,使你增强体质,预防疾病,拥有健康,享受快乐!关注健康养生,百病不生,分享最健康的养生之道,最有用的养生小知识大全。

本文由网络采集而来,不保证其真实性,不代表养生小知识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yangshengchangshi.cn/a/zy/716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