葱姜蒜椒——调味四君子的冬季食疗别看葱、姜、蒜和花椒只是厨房里的小小调味品,中医认为,这四种常见调味品,除了烹调提味外,还有相应的药性作用,如果善用得当,就会变成防病保健的食疗食材。
葱可以提香气、去异味,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A、B、C以及钙、铁、镁等多种营养元素,对痢疾杆菌、葡萄球菌及皮肤真菌等都有抑制作用,可增强人体免疫力,预防呼吸道及肠道传染病流行。
从葱里提炼出的有效成分还有舒张血管的作用,有助于防治高血压。更为重要的是葱白能有效分解蛋白质,在烹饪含蛋白质和脂肪多的食物时,加上葱就可减少胆固醇在血管壁上的沉积,防治高血脂。
特点:源于《济生秘览》。本方取葱白辛温发汗解表,以米粥益胃气以助药力。用于风寒感冒无汗的轻症。或感冒初起症型不明显者。此方亦可加宣散解表的豆豉30克,效果更好。葱有刺激人体汗腺,具有发汗解表作用,也能刺激消化液的分泌,具有健胃功能,并可增强人体免疫能力,有强身健体之功。
制法:切碎、榨汁再加入少量姜汁和蜂蜜,拌匀后冲入开水当饮料喝,每日三次,连服两天,能够增加食欲。
特点:生葱像洋葱一样,含烯丙基硫醚,会刺激胃液的分泌,且有助于食欲的增进。冬天在做一些寒性大的蔬菜时,可以多放葱起到缓和脾胃的作用。大葱不仅能缓解贝类(如螺、蚌、蟹等)的寒性,而且还能抗过敏,不少人食用贝类后会产生过敏性咳嗽、腹痛等症,烹调时就应多放大葱,避免过敏反应。
姜有清胃、促进肠内蠕动、降低胆固醇、治疗恶心呕吐、抗病毒感冒、稀释血液和减轻风湿病等多种功能。生姜还对关节疼痛、肿胀、发炎及牙痛等都有一定效果。
特点:汤甜辣适口,趁热喝下,可去风寒、止呕吐。生姜有发汗解毒、温中止呕的功用,与红糖、葱白合用,祛风寒的作用尤佳。
特点:本粥暖胃散寒、温中止痛;对心腹冷痛、呕吐、呃逆、脾胃虚寒、口吐清水有疗效。做鱼要多放姜,既可缓和鱼的寒性,又可解腥味,还可以帮助消化;吃螃蟹,要蘸醋和姜末;寒性大的海鲜烹调时也该放些姜。
大蒜,以超强的杀菌能力闻名。这是因为蒜含有一种叫蒜氨酸的独有物质,当它进入血液后,就会转换为大蒜素,而这种大蒜素即使被稀释,仍能在瞬间杀死大肠杆菌、痢疾杆菌、葡萄球菌等多种病菌。
制法:将上三味捣烂拌匀,放入铁锅内用文火炒5~7分钟,再用200克沸水冲泡,加盖,待温后饮用,药渣再冲服1次,可治疗冬天冬季胃肠病症。
特点:蒜提味、消毒、杀菌,异味大的肉类如甲鱼,一定要放蒜。烹调鸡、鸭、鹅肉时宜多放蒜,使肉更香更好吃,也不会因为消化不良而泻肚子,还有降低胆固醇、促进营养吸收的功效。
特点:有提高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是良好的免疫促进剂。大蒜提取物可杀灭乙型流感病毒,食用大蒜可让感冒发生概率降低2/3。
味辛、性热,有芳香健胃、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杀虫解毒、止痒解腥的功效。在中药上能治疗呕吐、风寒湿痹、齿痛等症。花椒能促进唾液分泌,增加食欲,还能使血管扩张,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服食花椒水,还能驱除寄生虫。
特点: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的季节,每日早晨空腹温服5~10毫升。具有清热、温通血脉作用,可用于预防流行性感冒。
特点:本方可治冬天食用生冷食物引起的胃疼。花椒,在中国算是厨房里特有的香料,牛、羊、肉等膻气重的肉类,烹调时别忘放花椒。像白水煮牛羊肉,花椒是一定要放的,能提鲜、去膻。烧肉时宜多放花椒,烧牛肉、羊肉、狗肉更应多放。花椒有助暖作用,还能去毒。
葱能通阳、发散、去腥膻;姜能暖胃、除腥;蒜能消毒杀菌;花椒则能温中气,这四物都是温热之调味。因此在寒冷的冬天,无论是防寒抗冻,还是化解体内寒凉,葱姜蒜椒都有很好的作用。
虽然葱姜蒜椒非常适合冬季养生,但对于有某些疾病,如眼疾、病毒性肝炎、急性胃炎、胃溃疡、非感染性腹泻等患者均不适宜食用大蒜。
另外,由于葱姜蒜椒均属辛辣刺激性食物,患有口腔、咽喉、肺部炎症或肿瘤、胃肠道疾病(急性胃肠炎、胃溃疡等)者均不宜食用。
健康养生是一种生活态度,使你增强体质,预防疾病,拥有健康,享受快乐!关注健康养生,百病不生,分享最健康的养生之道,最有用的养生小知识大全。
本文由网络采集而来,不保证其真实性,不代表养生小知识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yangshengchangshi.cn/a/sl/7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