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练习太极拳过程中,因为下肢动作不正确造成膝关节疼痛或损伤是比较常见的,上步前,支撑腿摆脚的角度或大或小不合适,没有旋转膝盖,没有使腿部转动与转身协调起来,大、小腿在膝关节部位形成别扭的情况,这样也会造成膝关节疼痛或损伤。
因为下肢负重量过大造成膝关节疼痛或损伤太极拳运动相对其他体育项目,下肢负重是比较大的,膝关节负重也是比较多的。我们知道膝关节负重大小是相对的,膝关节负重能力与练习者自身素质有关。
在没有适度做准备活动的情况下,身体各个器官和神经系统没有产生适度的兴奋,特别是各个关节部位的神经系统和肌肉都没有得到适度的刺激,在这种情况下直接练拳,关节部位还没产生适应,关节囊腔不容易及时分泌更多的润滑液,这样膝关节负重过大也很容易疼痛或者受到损伤。
通过热身运动,能愉悦身心、太极拳对膝盖的伤害焕发精神、更能以高度集中的精神状态和充沛的精力投入运动;通过热身运动,能促进血管扩张,加快血液的流速、流量,促进机体微循环的畅通。
使活动部位的局部供血量增加、血红素和肌蛋白结合释放氧的能力增强,物质代谢和能量释放过程加强,改善人体能源的供输和代谢物的排泄。从而改善和克服肌肉、筋经、骨骼、关节的僵硬状态,预防膝关节伤害。
在练拳时,不管是什么步法,膝关节绝对不能左右内外侧扭动,否则就会造成膝关节内侧和外侧的损伤。同时,根据膝关节只能前后上下运动的生理机能,前后上下的方向一定要一致。
在练拳中因姿势不正确而引起的诸如跪姿、双重、麻花脚等,都是伤害膝关节的罪魁祸首。跪姿易夹裆,限止了裆的圆滑顺畅,同时阻碍了腰胯、大腿和小腿之间力的平衡传递,以及自身重量的转化和缓冲,有利于膝关节保护。
太极拳和其它武术锻炼一样,讲究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但是要因人而异不能强求一律,特别是中老年朋友和病患弱者,每次修练时间不要超过二十分钟。练习时要根据个人体质,循序渐进。开始练时可先分段练,渐渐打完整套拳路,当身体不适时,应酌情暂停。
避免在空调密闭的环境中练功,不宜在煤烟弥漫、空气污浊的庭院里进行健身锻炼,练太极拳应选择公园、广场、树林、花园等环境安静而幽美、空气清新而旷达的场所。应选择向阳、避风的地方进行锻炼(有雾时不宜在室外进行锻炼)。
避免正中午气温高阳光下去练功,上午应在太阳出来后,吃过早餐后在阴凉通风处树荫下适当去练,下午三四点钟以后或是在傍晚。
3、规范的太极拳技术要求气沉丹田、圆裆活髋、内鼓外安、运动如抽丝、迈步如猫行,各种基本技术动作要做到起点准确,运行路线清楚,止点到位,动作连贯,上下相随,手眼配合,从而使身法自如。
4、太极拳极为关键的是体悟,贪快贪多对体悟是不利的,过度的运动量会导致体力不支,动作变形,影响“内听”身体内部感觉,甚至可能形成错误的体悟感觉。
5、练习太极拳的时候一定要在专业人士指导学拳,包括极为重要的帮调桩,纠正动作,指导体悟内在感觉。
3、忌过急速成:功不是单靠学能得到的,而是练出来的,只有练至火喉,才能水到渠成,没有直通车,欲速而不达也。
4、忌过火求功:练太极拳关键是搭好桥,调好息,只有文火攻之才有津液满池,丹药而养。口腔不松,牙关紧闭,搭桥过紧,就会口干味苦,损精耗气。
5、忌松散无力:松是太极拳之门,是太极拳练者入门的第 一关,松是使关、节、椎松开,使肌、腱、肤扩张,让气血直达梢端。绝不是松散、松乱、松懈。
本文由网络采集而来,不保证其真实性,不代表养生小知识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yangshengchangshi.cn/a/yd/4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