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中医养生 >

大雪已至,接下来14天宜多“吃苦”

  大雪,“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黄河以北一带大部分地区会有积雪,天气寒冷。而江南才进入冬季,阴冷寒湿。广州一带虽然草木葱茏,但也感觉气温下降。

  《修养法》建议此月宜“增苦减咸,补理肺胃”,冬季容易发生流感,故重点要适度保暖,避免出汗后受风寒;饮食宜清淡,不要过于油腻;睡眠要充足,这样才能保持良好的免疫力。

  孙真人《修养法》曰:“是月肾脏正旺,心肺衰微,宜增苦味,绝咸,补理肺胃,闭关静摄,以迎初阳,使其长养,以全吾生。”可以多食带苦味的食物,如猪肝、鸡肝、鸭肝、莴笋、芹菜、桔梗、西洋菜、牛蒡、枸杞、白果等。

  “大雪补得当,一年不受寒。”除华南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寒冷度会加大,应适当吃些温热食物,以祛寒补气血:牛肉、花生、核桃、大枣、桂圆肉、羊乳等。同时也得搭配些白菜、萝卜、茼蒿、荸荠、冬笋、橙子、柑、苹果、梨等,清热,消食通便。

  《广东新语》“暖者岭南之常,寒乃其变,所以者,阳气常舒,南风常盛。”华南地区天气较为暖和,常年以潮湿的南风为主,容易导致脾弱湿重。虽然此时进入“冬干时期”,雨水少,时有北风带来短暂的降温,但两三日又暖和了,故不可大补、急补,以清淡平和为好。像骨头汤、鱼头豆腐汤、蔬菜汤、八宝粥这样既养脾胃又清淡滋润的汤粥可常食。

  《云笈七签》曰:“冬夜漏长,不可多食硬物并湿软果饼。”即少食干硬、黏腻的食物,以免使脾胃中的阳气受损。同样的道理,生、冷食物也要少吃,如蔬菜沙拉、冰镇饮品等。吃火锅涮肉时不可一味求嫩,以防腹泻或肠道寄生虫病;下肉不要一次太多,待肉变色,血色褪尽才可取出食用。

  华南地区一年四季都有凉茶,一些寒凉的药茶要少喝,如果有干燥上火之症,可适量吃些清润去燥热的甘蔗水、罗汉果茶、榨果汁等。

  另外,延续上个月的少吃咸味的原则,动物血、墨鱼、海胆、青稞等咸味食物少吃,防止肾水克心火,对心脏不利。

  《纂要》:是月勿食龟鳖肉,令人水病。勿食生菜(生的蔬菜),发宿疾。勿食虾蚌带甲之物,勿食獐肉,动气。勿食火焙食物(烧烤)。勿食生韭,多涕唾。

  练形体,动升阳,以适应阴强阳弱。晴日,选择散步、大雪已至,接下来14天宜多“吃苦”慢跑、快步走、太极等活动,多接触自然以锻炼抵抗能力。在室内练瑜伽、跳绳、爬楼梯、有氧操等运动,动静结合,有助补肺气,肺功能佳就能补到心、脾和胃气,一举数得。

  大雪节气,北方的雪会变得更大、更频繁,时常还伴有大风,防御风寒尤其重要。中医认为,人体的头、胸和脚这三个部位最容易受到风寒邪气的侵袭。出门戴好帽子,减少头部散热;胸前系个长围巾,避免寒邪伤心肺;穿上保暖防滑的鞋。

  长江中下游地区又湿又冷,这种湿邪和寒邪结合在一起,更容易伤害人体阳气。故首先要调节好温度、湿度,空调、电暖器合理使用,勿干燥烦热,勿阴寒湿冷。

  《遵生八笺》曰:“仲冬之月,寒气方盛,勿伤冰冻,勿以炎火炙腹背,毋发蛰藏,顺天之道。”取暖时不要直接炙烤腹背、手脚心。平时多揉搓手脚,手套、保暖的鞋垫都不可少,以防生冻疮。

  南方地区虽然较为暖和,但早晚温差较大,有时还会有寒潮,最易伤风感冒。早晚多穿点衣服,若是在外面受了风寒归来,歇息片刻后喝一碗姜汤,防止寒气深入而引起发烧。

  《月令》:“君子斋戒慎处,必检身心。身欲宁,去声色,禁嗜欲,安形性,事欲静,以待阴阳之所定。坤复之月宜静摄为最。”晚上早点睡觉,减少各种欲望。

  每天中午饭后靠窗边,背向暖暖的阳光,安静的坐上一会儿,这叫“负日之暄”。白居易《负冬日》诗云:“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初似饮醇醪,又如蛰者苏。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旷然忘所在,心与虚空俱。”

  枸杞5g、龙眼肉3g、枣3颗,沸水冲泡后焖盖10分钟即可饮用。适合冬季滋肾阴,补气血,安心神。

  健康养生是一种生活态度,使你增强体质,预防疾病,拥有健康,享受快乐!关注健康养生,百病不生,分享最健康的养生之道,最有用的养生小知识大全。

本文由网络采集而来,不保证其真实性,不代表养生小知识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yangshengchangshi.cn/a/zy/518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