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中医养生 >

春说:把冬天伤的肾补一补,别只顾着肝啊!

  春说:把冬天伤的肾补一补,别只顾着肝啊!中医养生认为,一年四季中“春应肝,夏应心,长夏应脾,秋应肺,冬应肾”。因冬天气候寒冷,而肾与冬相应,故冬季最易耗伤肾的阳气!

  冬三月阳气闭藏是为了使阳气得到蓄积补充,即蓄养阳气,到春季的时候有充足的阳气供给生命的生发;而如果冬天肾伤了,没有蓄积到足够的阳气,春天就会被各种毛病缠身。

  像《内经》中“冬伤于寒,春必病温”,饮食健康,说的就是:如果冬天没有保护好阳气,被寒邪所伤,到了来年的春天就容易得温病,而温病就是现在西医所说的传染病。如果你冬天不小心把肾伤了,现在赶紧补还来得及。

  春天肝气旺盛,但同时还要注意肾脏的调养。中医讲究肝肾同源,调肝要调肾,营养平衡才能事半功倍。

  《黄帝内经》中记载“肾生骨髓,髓生肝”,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生,故肝阴和肾阴相互滋养,肝肾相生,又称为“肝肾同源”,包括肝肾精血同源、肝肾阴阳互补、肝肾同俱相火、疏泄封藏互用等。因此肝与肾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在病理方面,肝肾病变往往相互影响,而表现为肝肾同病,两者在中医治疗上也是密不可分的。

  肾俞是肾的背俞穴,常艾灸它可调补肾气。肾俞穴在腰背部,第二腰椎下旁开一寸半,和前面的肚脐眼平齐正好是第二腰椎。

  关元穴在脐下3寸,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丹田,是人体真气、元气生发的地方。 这个穴最好的刺激方法就是艾灸。

  气海和关元穴在人体下腹部,共同保护着生殖系统。下腹部是女性子宫、男性精囊藏身之处,都是极其重要部位,因此此穴必灸。

  对女性来说,三阴交穴尤其重要。它是妇科病的“灵丹妙药”,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它是肝、脾、肾三经的交汇处,女人可常灸。

  艾灸太溪可调理肾脏相关疾病,也可以根据其反应变化来推知肾脏功能。如太溪穴凹陷明显,可能就是肾气虚衰了,根据“陷下则灸之”的治疗原则,可通过艾灸太溪穴来补养肾气,平时也可常点按太溪穴。

  《黄帝内经》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在人体足底,位于足前部凹陷处,为全身腧穴的最下部,乃是肾经的首穴。艾灸此养生穴位,具有很好的补肾强体功效。

  悬灸,将点燃的艾条悬于穴位上约3厘米处,温度以温热为宜,更简单的方法是用艾灸盒来灸,点燃艾条发在艾灸盒内,固定于穴位即可。初始每穴艾灸约15分钟,适应后可逐渐延长时间,一周内休息1-3天。上火的话可以适当减少灸量,多喝温开水。

  健康养生是一种生活态度,使你增强体质,预防疾病,拥有健康,享受快乐!关注健康养生,百病不生,分享最健康的养生之道,最有用的养生小知识大全。

本文由网络采集而来,不保证其真实性,不代表养生小知识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yangshengchangshi.cn/a/zy/579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