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冬天,对老年人来说,由于各脏腑的生理功能衰退,导致耐寒能力有所下降。此时,若忽略养生保健,极易受到寒邪侵袭,引发多种疾病。因此,老年人要想平安度过严冬,须做到“八暖”。
中医认为,头为一身之主宰,诸阳所会,百脉相通,人体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都汇聚于头部。头部受到冷风吹袭,很容易使阳气从头部散发掉,引发感冒、鼻炎、头痛、牙痛、三叉神经痛等,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的中老年人,还易发生高血压危象、急性心梗、中风等。
因此,冬天一定要注重头部保暖,每天清晨应梳头百余次,使头皮微热,这样有利于头部经络气血通畅,促进诸阳上升,令百脉调顺,气血不衰。风雪天外出时要戴好帽子,以保护头部免受风寒侵害。
中医认为,“耳为宗脉之所聚”,十二经脉皆通过于耳。由于耳朵的皮肤很薄,耳廓的血管表浅,皮下组织较少,故而缺少皮下脂肪的保护。如不注意保护耳朵,遇到寒冷刺激时,血管收缩易发生缺血、缺氧而致耳朵冻伤,还会引发感冒等疾病。
因此,老年人冬天要注意保护好耳朵,外出时戴上柔软的防护耳罩,并坚持每天早、中、晚按摩揉搓耳廓,每次5~10分钟,以发热为度。
中医认为,鼻为肺之窍。如鼻子受寒冷刺激,体弱的老年人极易伤风感冒。所以冬天一定要护好鼻子,遇到寒潮过境的天气,也一定要戴好口罩。
早晨和晚上睡前可各按摩一次鼻部,用两手拇指外侧相互摩擦,有热感时,用双手拇指外侧沿鼻梁、鼻翼两侧上下按摩30次左右;接着按摩鼻翼两侧的迎香穴(在鼻翼外侧缘旁0.5厘米)15~20次。此举可疏通经络,在增强局部气血流通的同时,也大大加强了鼻部的耐寒能力,能够有效预防感冒和鼻病。
颈部是人体的“要塞”,上承头颅,下接躯干,既是脊椎中活动最多的部位,也是神经中枢最重要的部位,更是心脑血管的必经之路。如果颈部受寒,不但加重颈椎病,还会引发其他疾病。
因此,冬天最好穿立领装,外出时需戴围巾,以防范颈部血管因受寒风侵袭而收缩,此举对预防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大有裨益。
中医认为,督脉是循行背部之主干,总督人体阳气,“背为阳中之阳”,为“阳脉之海”。如忽视背部保暖,易受风寒之邪入侵,耗伤人体阳气,导致免疫功能下降,从而会令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的中老年人病情加重或复发。
所以,在冬天最好加穿一件棉背心或毛背心,以保暖背部。另外,在风和日丽的天气应到外边多晒太阳,让阳光照射背部。温暖的热流不仅使人感到熨贴舒服,还是防范老年冬季抑郁症的灵丹妙药。
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加上“带脉”又环绕腰部,若腰部遭受风寒,易引起腰部冷痛,还会令女性出现月经紊乱、痛经、白带异常等妇科疾病。
冬天护好腰,可用双手搓腰,两手对搓发热后,紧按腰眼处,稍停片刻,然后用力向下搓到尾椎骨(长强穴)。每次做50~100遍,每天早晚各做一次。这样可以起到温煦肾阳、畅达气血、疏通带脉、强壮腰脊的作用。
三九时节,持续寒冷和巨大的温度反差会令膝部受凉。膝部受凉可令关节局部肌肉和血管收缩,从而引起关节疼痛。此时,患有关节滑膜炎或骨关节炎的中老年人,则更容易引起关节疾病发作或加重。因此,保护膝关节的关键是保暖防寒,戴上护膝,并注意运动不可过量。
支撑人体生命大厦的双脚,有“第二心脏”之称。但脚部皮下脂肪层薄,保温性能差,又远离心脏,易使血液循环不畅。脚一旦受寒冷侵袭,就会通过神经反射,引起上呼吸道黏膜的血管收缩,导致血流量减少,致使人体抗病能力迅速下降。此时,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的患者极易旧病复发。
因此,老年人要格外注意脚部保暖,以防范“寒从脚下起”。穿的鞋袜宜保暖透气,利于吸湿,因为脚暖则一身皆暖舒畅。建议每天晚上临睡前,用42℃左右的热水泡脚20分钟,然后按摩脚掌的涌泉穴,这样可起到滋阴补肾、调理脏腑、疏通经络、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
健康养生是一种生活态度,使你增强体质,预防疾病,拥有健康,享受快乐!关注健康养生,百病不生,分享最健康的养生之道,最有用的养生小知识大全。冬天御寒8个部位一定要保暖,照做百病不侵!
本文由网络采集而来,不保证其真实性,不代表养生小知识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yangshengchangshi.cn/a/sj/11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