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四季养生 >

霜降节气养生全攻略 饮食起居运动精神

  中国二十四传统节气里的十八个节气,每年的公历10月23日或24日,太阳位于黄经210°时为霜降,属于秋季以来的最后一个节气,也预示即将进入冬季。霜降话养生,从饮食、起居、运动、精神等各方面都要有所调整,那么霜降如何养生呢?下面小编为你介绍。

  “霜降”之时已经进入深秋,中医认为此季节属于五行中的“金”,对应肺脏。因此,此时饮食养生适合的是“平补”。适宜的食物有梨、苹果、橄榄、白果、洋葱、芥菜等。这些食物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止咳平喘、固肾补肺的功效。此时应少吃寒凉的食物,如海鱼、虾、各种冷饮等,以免伤肺引发疾病。

  天气干燥,中医养生!水分就蒸发快,成人每天通过皮肤能丧失水分600毫升。水能润燥,所以不要以为只有暑天出汗才应多饮水。从生理上说,人平时最少需水1500毫升,此时的一天饮水量再少,也不应少于2000毫升。最佳饮水是淡茶水与白开水,也可喝些添加蜂蜜的水果汁和蔬菜汁。粥能补水,且易消化,所以提倡早晚餐时宜有粥食。

  “霜降”后一般是进补的好时候,谚语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说法,以保暖润燥健脾养胃为主,应该多吃些梨、苹果、白果、洋葱、雪里蕻。少吃冷硬食物,忌强刺激、暴饮暴食,还要注意胃的保暖。“春天吃花,秋天吃果”,白薯、山芋、山药、藕、荸荠,都是这个时节适宜吃的食物。此外,还可以多吃些百合、蜂蜜、大枣、芝麻、核桃等食物,也很有保健效果。

  倒行行走术是秋季强身健体、防病祛疾、延年益寿的最佳健身方式之一。因例行是一种反序运动,能刺激前行时不常活动的肌肉,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肌体平衡能力。又因倒行是人体的一种不自然活动方式,迫使人们在锻炼时精神集中,以训练神经的自律性。对防治秋季常见的焦虑、忧郁等不良情绪等有良好的效果。

  霜降时节最好的调养方式就是要睡眠充足,早睡早起,睡眠养生的早起,能够使人提前觉醒,精力充沛,从而避免秋乏的发生。

  “秋季早卧早起,冬季早卧晚起”是此时主要的睡眠养生之道。具体睡眠时间,建议每晚亥时(即9点-11点)休息,争取在子时(11点-1点)入睡。因为子时是阳气最弱、阴气最盛之时,此时睡觉,最能养阴,睡眠质量也最佳,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养生效果。

  夜晚睡觉时,如果温度调节不当,很可能会因受冷而感冒,或引发风湿病。立秋后,温度一段时间内还会在30℃以上,一般情况下,身体健康的年轻人,晚上室内温度可低于室外温度8℃左右。在睡眠前开空调使卧室达到容易入睡的温度,但为了防止感冒,一般不宜低于26℃。睡眠时适宜的相对湿度应为60%~70%。使用空调时要注意湿度的维持。

  人们一般在光线较暗的环境里更容易入睡。床铺宜设在室中幽暗的角落,或以屏风或隔窗与活动场所隔开,窗帘以冷色调为佳。如无法在入睡时降低光照强度,可以用眼罩帮助隔光。睡前避免蓝色灯光。蓝色灯光就像日光一样,夜晚的时候应该使用颜色偏黄的灯泡。金黄色或红色调的灯罩能够模拟自然的夜光,帮助睡眠。

  民间有谚语:“寒露脚不露”。而霜降在寒露之后,更应“脚不露”,由于天气逐渐转凉,一旦脚着了凉,很容易引起感冒、腹痛、腰腿痛、妇女痛经和泻经等病症。

  添衣与否应根据天气的变化来决定,只是不宜添得过多,以自身感觉不冷为准。一般来说,老人衣着应以质轻暖和为宜,年轻人穿衣不可过厚,婴幼儿体温调节能力低,应以保暖为主,但切忌捂得过厚、出汗。常言道:“出门需防三、霜降节气养生全攻略 饮食起居运动精神九月”“若要安逸,勤脱勤着”,因此应多备几件秋装,做到酌情增减,随增随减。

  寒从脚下起,脚部一旦受寒,很容易引起感冒或腰腿痛等病症,因此秋冬季脚部保暖尤为重要。脚部保暖要有合适的鞋子和袜子。鞋子的尺码应稍大些,最好垫一双棉鞋垫,脚放在里面要有点空间。其次,鞋底应稍高些,这样可以起到与冰冷地面隔寒的作用。秋冬季最好每天用温热水泡脚,步行半小时以上,并坚持早晚搓揉脚心。

  秋冬过渡时节,不仅出门在外要注意防寒保暖,在家也要随时预防感冒着凉。如,可用冷水洗脸以加强人体的抗寒能力;勤晒被褥让紫外线杀菌;多喝热水促进新陈代谢;多吃御寒食物以生热。

  健康养生是一种生活态度,使你增强体质,预防疾病,拥有健康,享受快乐!关注健康养生,百病不生,分享最健康的养生之道,最有用的养生小知识大全。

本文由网络采集而来,不保证其真实性,不代表养生小知识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yangshengchangshi.cn/a/sj/1322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