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护心要注意这5个方面的保暖,健康度过一整年!早春时节,气温仍然较低,春寒料峭对不少人的心脏都是一个考验,在这段时间内,要用“五暖”来保护心脏。
一醒就掀了被子起床,成了许多上班族的习惯。其实睡醒后,人体由抑制状态转入兴奋状态需要一个过程。如果立即起身,身体还没有适应被窝外面的“寒流”,同时血流也比较慢,从而不能及时将氧气输送到大脑,易出现头晕、眼花等,中老年人则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
早春时的自来水一般都比较凉,如果直接用来洗脸、刷牙对血管会有一定的刺激,尤其是心脑血管病患者,不管是早上还是晚间,要用40~50℃的温水洗脸、刷牙,以减轻对血管的刺激。晚上睡觉前要用热水泡泡脚,时间在15~20分钟。这样不仅可以促进足部血液循环,也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睡眠时,人体代谢水平降低、心跳减慢、血压下降,各项生理机能都会运转缓慢。凌晨时如果突然去厕所,膀胱迅速排空,加上受到外界的寒冷刺激,极易诱发低血压,引起大脑短暂性供血不足,导致排尿性晕厥。即便尿憋得再急,也要慢慢起身,在床边坐上几分钟,穿着暖和后(最好备一件较厚的睡衣),再慢慢如厕。
冷天洗澡前最好先做5分钟热身运动,如原地踏步、搓脚等,同时可以打开浴霸等设备让浴室充满热气,等温度上升后再入浴。但需要提醒的是,水温也不宜过高。水温过热,毛细血管就会扩张,血流加快,会增大中风、心梗等的风险。
对于北方有暖气的地区而言,室内外较大的温差极易让心脑血管病患者出现问题,因此外出一定要穿得暖。选购保暖衣物应该以较轻的羽绒、棉服为主,不要过于厚重,以免加重心肺负担。出门也要记得戴帽子和围巾,但要有一定的透气性,以免捂出汗受凉。从温暖室内到寒冷室外,要缓慢出门,逐步适应;从外回家也是如此,减少冷热交替的剧烈变换。
健康养生是一种生活态度,使你增强体质,预防疾病,拥有健康,享受快乐!关注健康养生,百病不生,分享最健康的养生之道,最有用的养生小知识大全。
本文由网络采集而来,不保证其真实性,不代表养生小知识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yangshengchangshi.cn/a/sj/13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