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季来临,心脑血管疾病也进入了高发时节。天气的寒暖无常,令心脑血管病人防不胜防。从中医角度来看,心脑血管病的根源在于血脉不通,那么如何调养身体加以预防呢?
“寒”是造成血脉不通的祸首,春季天气早晚温差比较大。白天心脑血管处于扩张状态,春季冷热交替,谨防心脑血管病而到了夜间,骤然下降的温度则容易导致血管收缩,血流缓慢,血压不稳。所以到了春秋更迭季,心脑血管病人特别是老年人要注意预防疾病的突发。
心脑血管疾病的根源在于血脉不通。心脑血管病人中,年轻人以实证为主,多为瘀血阻络型,老年人主要是脾虚,肝肾不足,糖尿病病人一般表现为气虚、阴虚,最终都因为阻塞血脉运行,而引发心肌梗塞、脑梗塞等。调养气血是治病的关键,治疗的原则是“祛邪不忘扶正”。
中医上把瘀血和痰都视为“邪”,在活血化痰的同时也要加入扶正的药物,因为邪气会耗伤正气,加扶正药有利于疾病恢复。老年人一般都是脏腑虚衰,气虚阴虚,“虚”就是正气虚弱,更要服用扶正药物来补气。
黄芪是大家熟悉的一种药材,补气效果显著;太子参益气不伤阴,可以起到气阴双补的效果;补脾气可用二陈汤,包括陈皮、茯苓、白术等,健脾益气,脾是后天之本,补脾气能生血,还有推动血液循环的作用。
心脑血管疾病的发展很快,很可能患者当天只是有所不适,到第二、三天便出现脑水肿、压迫神经等症状,所以患者一旦发现胸痛、头晕,最好马上去医院就诊,不要一味忍耐,以至于耽误治疗时机。长年患心脑血管疾病,没有进行性加重的人,可以用中药来调理。饮食上多补气活血,可用三七粉冲水或黄芪泡水喝,如果同时也是糖尿病患者,有口干、口渴症状的,可用西洋参泡水喝。
心梗、脑出血、急性脑梗塞等是心脑血管疾病中最容易突发的,患者尽量在家中或随身携带急救药,以防万一。西药方面,除了有禁忌症的患者外,都可以常备抗血小板的阿司匹林,诊断过冠心病、心绞痛且频繁发作的患者要随时把放在身边。中药方面,可以常备速效救心丸和丹参滴丸,相对其他中药起效快,出现胸闷、胸痛时就可以服用,要注意服用足够的剂量。速效救心丸一次要含服6粒,丹参滴丸至少要含服10粒,很多病人一次只服用一两粒,是没有效果的。
健康养生是一种生活态度,使你增强体质,预防疾病,拥有健康,享受快乐!关注健康养生,百病不生,分享最健康的养生之道,最有用的养生小知识大全。
本文由网络采集而来,不保证其真实性,不代表养生小知识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yangshengchangshi.cn/a/sj/8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