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食疗养生 >

冬季如何正确进补?中医专家有3口诀

  冬季如何正确进补?中医专家有3口诀从立冬开始,寒冷的天气正式登上季节的舞台。中医认为此时可以进补,不过饮食应少咸、多苦。这是因为按照中医理论,冬季为肾经旺盛之时,而肾主咸,心主苦。

  从五行理论来说,咸胜苦、肾水克心火。若冬季咸味吃多了,就会使本来就偏亢的肾水更亢,从而使心阳的力量减弱,所以就应该多吃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阳,这样就能抗御过亢的肾水了。事实上,现在大家都很注意饮食上的“少咸”,过咸无益,不过,在这个季节吃点苦味的食物倒也不错。

  推荐苦瓜、芹菜、莴笋、生菜等蔬菜,除了按照中医的理论,可以养心外,这些苦味食物中含有氨基酸、维生素、生物碱、微量元素等,具有抗菌消炎,提神醒脑,消除疲劳等多种功效。

  中医常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可是我们如何才能做到神补呢?虽说我们现在不能像古人那样早睡晚起,不过也可以在这个季节里借助读书来养性,或者练练瑜伽、太极、站桩这类东方式的静功。

  立冬进补,也要因人而异。王雪梅提及,人有男女老幼之别,体(体质)有虚实寒热之辨,中医养生原则,应该是:少年重养,中年重调,老年重保。

  也就是说,少年阳气正盛,其实可以不补,或者小补;而中年人就要根据最近的身体状况作出相应的调理了,比如最近很劳累,身体损耗太大,就要补一补;现在老年人往往患有多种慢性疾病,更应多重视保护。比如立冬时节,气温变化大,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更应注意保暖,规律用药,减少出汗等体力活动;颈患有椎病、腰椎病的患者,应注意局部的保暖,多做一些柔和的锻炼,如练太极拳、八段锦等养生操,这些都体现了老年重保的理念。

  进补还要找中医师进行辨证,不能清补、温补、大补、小补,不分轻重缓急一起上,那样不但达不到进补的目的,甚至还会因小失大,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危害。

  事实上,在临床上,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有些人以清为补、有些人以通为补、有些人以化痰除湿为补等,不是只有补气养血、滋阴温阳才算是补,还是要根据具体年龄来看。

  进补还要注重区域之分。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很大,虽说都是立冬时节了,在北方的人已经看到了飞雪,穿起了厚棉袄,而在南方的人还穿着单层夹衣。其实,中医里的立冬进补也有个地域原则:南方清补、北方温补、高原润补。

  具体来说就是,北方地区的冬季天气寒冷,进补宜大温大热之品,如牛、羊肉等。而长江以南地区虽然已入冬,但气温较北方地区要温暖得多,进补应以清补甘温之味为主,比如鸡、鸭、鱼类。

  在我国南方,立冬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如台湾立冬街头的姜母鸭,就是不错的选择。而地处高原山区,雨量较少且气候偏燥的地带,则应以甘润生津之品的果蔬、木耳、冰糖为宜,比如做一道冰糖炖雪梨就是不错的膳食。

  南方清补,北方温补,高原润补,这句口诀说的是大环境的一个原则,另外还要注意我们生活的小环境。比如现在北方普遍都通了暖气,很多人长期待在有暖气的室内,所面对的环境不一定就是寒,也有可能是热;而南方一些家庭,冬季也会开空调取暖,所以环境里还夹杂了些燥,这样进补的同时还得润燥。

  如果个人再有个什么基础疾病,这样一来,我们面对的环境复杂了,体质也复杂了,进补就不是简单的跟着户外环境来了。所以在遵循地域环境进补时,最好还是到医院找中医师辨证一下,以便更好地进补。

  用料:小排400克,山药150克,枸杞10克,胡萝卜30克,生姜3片,家乐浓汤宝猪骨汤1块,3碗水(约750毫升)。

  功效:炙百部性平味甘,有温润肺气、化痰止咳之功,因而此汤有温润肺气、化痰止咳之功。要注意的是,痰热咳嗽者不宜饮用。

  3、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1500毫升(6碗量),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2小时,调入适量食盐和少许生油便可。

  制作要点:将瘦肉洗净,沸水略煮后切块,雪梨洗净切片再与洗净的橄榄、蜜枣放入炖盅内加清水250毫升,隔水炖2小时即可。

  健康养生是一种生活态度,使你增强体质,预防疾病,拥有健康,享受快乐!关注健康养生,百病不生,分享最健康的养生之道,最有用的养生小知识大全。

本文由网络采集而来,不保证其真实性,不代表养生小知识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yangshengchangshi.cn/a/sl/1010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