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看来,吃四条腿的牛、羊、猪的肉,就是不如吃鸡、鸭等两条腿的禽类肉,吃禽类的肉就是不如吃鱼肉。
冬天的带鱼,最肥、最美。冬季是带鱼的捕捞旺季,这个时候的带鱼为越冬做准备,体内积蓄了脂肪,所以肉厚油润,味道特别好。
带鱼是餐桌上经常吃的,而且含有丰富的蛋白,带鱼的营养价值丰富,对很多人来说也是喜爱之一,小孩子经常吃鱼肉还有健脑的作用。
原料:带鱼1条;葱1棵;姜1块;蒜4瓣;红椒1/2个;料酒2汤勺;生抽2汤勺;老抽2汤勺;糖1茶匙;盐1/2茶匙;淀粉少许;
1、带鱼处理干净、切段,加入少许盐;再加入适量料酒,腌制15分钟,红椒切段、葱切段、姜切末、蒜切片;锅中烧油至七成热,带鱼段擦干水分、拍淀粉,放入锅中煎至两面金黄,盛出沥干油分;锅中留底油,放入葱姜蒜爆香;
2、放入煎好的带鱼段;加入生抽和老抽;再加入少许糖;加入适量清水没过带鱼,大火烧开后转中小火,烧至汤汁浓稠,撒上少许葱花和红椒块即可。
俗话说“冬鲫夏鲤”,立冬以后,正值鲫鱼产卵期,肉肥籽多,滋味鲜美。鲫鱼的药用价值也极高,其性味甘、平、温,入胃、肾,具有和中补虚、除湿利水、补虚赢、温胃进食、补中宜气、滋养通乳、清热解毒之功效,对治疗脾胃虚弱、食少乏力、肾炎水肿、肝病腹水、产后缺乳、痢疾、便血等症有直接或辅助疗效。
一般来说,半斤到一斤的鲫鱼肉质最鲜嫩。鲫鱼烧、炖、焖均可,尤以做汤最为美味,比如鲫鱼豆腐汤、鲫鱼猪蹄汤等。鲫鱼滋补虽好,但并不适合所有的人,如果正在感冒发热,饮食搭配,不宜多食鲫鱼;阳虚体质和素有内热者应避免食用,易生热而生疮疡者也应忌食之。
1、将原材料准备好,鱼去除其肚中黑内膜;豆腐切块;平菇撕成小块;用厨房纸巾将鱼的水分吸干;在鱼背上划上二,三刀;将锅烧热, 放入适量的色拉油和猪油烧热;
2、将鱼放在烧热的锅中煎;慢慢的直至金黄后再翻面煎成金黄色;将煎好的鱼放入炖锅中;加入适量的开水;
3、将姜片,大葱段放入;再加入冻豆腐块,平菇,大火煮开,转为小火加盖炖煮上二十五分钟;炖好后加入盐,胡椒,几滴白醋等调味料再炖煮上五分钟;这样白如奶汁鱼汤就炖好了,撒上些小葱末。
鲢鱼是冬季养胃的最佳选择,用于缓解胃痛,常用于脾胃虚弱的治疗。尤其适用于胃寒疼痛或由消化不良引起的慢性胃炎。
对皮肤粗糙、脱屑、头发干脆易脱落等症均有疗效,为温中补气、暖胃、润泽肌肤的养生食品,尤适合冬天食用。
原料:鲢子鱼头1只;豆腐6小块;草菇0.5斤(其他蘑菇均可);葱段;姜片;花椒几粒;黄酒;胡椒粉;
3、将鱼头倒入一旁煮滚水的砂锅内,大火保持片刻转中火继续炖煮,待汤色发白时,下入豆腐和草菇,稍煮一会儿,约十分钟后即可。给盐调味,洒入一点胡椒粉和葱花。
鲈鱼在冬天是非常的肥腴可人的,不但肉白如雪、鱼肉细腻,而且鱼体内积累的营养物质也是最为丰富的,所以冬天是最好品鲈鱼的季节!
鲈鱼具有健脾胃、补肝肾、化痰止咳的功效,对肝肾不足的人有很好的补益作用。还能治疗脾胃虚弱、消化不良、水肿等症状。
原料:鲈鱼1条;香葱1棵,大葱1节;姜2片;料酒半勺;蒸鱼豉油2勺;盐3克左右;胡椒粉少许;花椒粒少许;植物油1勺;
3、烧一大锅水,水开后把鱼放进去隔水中火蒸7分钟;时间到后不要立即揭开锅盖,焖五分钟再出锅;
4、蒸好的鱼取出来,鱼身上浇2汤勺蒸鱼豉油,把切好的香葱段放上,炒锅把油烧热浇到鱼身上即可食用。
3、姜也有去腥;提鲜的作用,一定要放;大葱的味道浓一些,香葱颜色可以提亮,都可以,自己斟酌着用吧!
农历十二月的小黄鱼,肉质肥美,鲜嫩无比,入口即化。黄鱼肉嫩味鲜少骨,自古有“琐碎金鳞软玉膏”之誉。黄花鱼营养丰富,鲜品中蛋白质含量高,钙、磷、铁、碘等无机盐含量也很高,且鱼肉组织柔软,宜于消化吸收。最妙的在于它的“蒜瓣肉”没有碎刺,最适合老人、儿童和久病体弱者食用。
黄花鱼虽然有很高的食用价值,但食用过多却容易生痰助毒、发疮助热,所以那些痰热素盛、易发溃疡的人不宜多食。
2、煎鱼宜用中火,先将一面煎至金黄色,再翻面续煎至金黄色即成,期间不可随意翻鱼,以免将鱼肉弄碎。
4、用厨房纸吸干鱼身的水分,再抹入少许面粉,这样煎鱼时,鱼皮就不容易粘锅,切记不可用粘性较大的生粉。
健康养生是一种生活态度,使你增强体质,预防疾病,拥有健康,享受快乐!关注健康养生,百病不生,分享最健康的养生之道,最有用的养生小知识大全。冬季这5种鱼最营养,您都吃了吗?
本文由网络采集而来,不保证其真实性,不代表养生小知识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yangshengchangshi.cn/a/sl/8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