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里,抓一把绿油油的野菜,煎炒烹蒸炸,变成满口绿意与清香。菜有千百种吃法,也有千百种味道。世间最朴实的味道就在这些鲜嫩、清雅的小菜里,顺时而食,随心地吃,是对自然与生活的坦诚。
古人有“雨生百谷”之说,谷雨到时,已是暮春,气温升高,降雨增多,空气湿度大,天气变化莫测。选择低脂肪、高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可清热解毒、醒脾开胃。
“尝鲜无不道春笋”,没有比春笋更能说明“不时不食”的食材。其实笋不是季节性蔬菜,一年到头都有,而春笋让人这么记挂,是因为它是一年里最鲜美的笋。吃春笋要趁早。这不,眼瞅着,马上就要下市了。
春笋虽然看似普通,一旦去掉外皮,就瞬间鲜嫩发光。剥开的春笋保鲜时间极短,见风易变老。挖笋人必须迅速用开水将春笋焯一遍,再在泉水里泡一泡,才能保持春笋的爽脆。
为了逼出鲜笋的妙滋味,人们想了太多种方法,切片切条,炒、炖、焖、煨,皆成美味。油焖春笋遵循了“素菜荤油”的原则,笋的清爽必须要用浓酱衬托,胃口才会打开。与腌肉和鲜肉一起制一锅腌笃鲜,原料简单却费时间,这也是其中的妙趣吧。春笋也可以切片与雪里红一起炒,卖相清雅,味道却风骚。余下的笋条,用香料熬煮入味,以炭火烘干,或是看准天气,取出压扁的笋,一片片滩在篾席或石块上,前前后后晒上十几天,制成风味独特的笋干,把春天留成夏天的记忆。
北方的四月青黄不接,一场雨过后似乎还有些许凉意。香椿树上滋出的嫩芽却是唯有这个时节才能享用到的俏菜。
香椿被称为“树上蔬菜”,是香椿树的嫩芽,最宜谷雨时节吃,有“雨前香椿嫩如丝,雨后椿芽如木质”的说法。它像是野菜界的榴莲,有种非常特别的香味。喜欢的人爱死这味道,不喜欢的人却觉得刺鼻。
北方人喜欢吃香椿,金代的《中都杂记》里说:“春日燕地以椿为蔬,喜之叶鲜味佳,实为上品”。香椿的吃法很多,有香椿炒鸡蛋、香椿拌豆腐,也可以焯熟了切成小粒和辣椒做成香椿酱。陕西盛产香椿,人们用来做陷包饺子、包子,虽说是春菜,如果打下来的香椿多得吃不了,可以用盐揉碎了储藏在坛子里做成咸香爽口的腌香椿,那可是四季皆宜的佐餐小菜。齐白石很爱吃香椿炒鸡蛋,还用香椿拌面吃。汪曾祺则爱吃香椿拌豆腐,浓香淡味,碧绿嫩白,说它:“一箸入口,三春不忘”。食用香椿,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为降低香椿本身亚硝酸盐的含量,一定要吃用开水烫过的香椿。
白蒿不仅营养好,更重要的是那一种关于白蒿麦饭的美好味道,关于小时候挖野菜的美好记忆,时常让人回味无穷。
白蒿的吃法有许多,吃包子、团子做馅,或掺进玉米面蒸窝头,还可以清拌豆腐。但白蒿麦饭是最“经典”的吃法,把采来的白蒿洗净晾干,撒些玉米面搅拌均匀,加一点碱,蒸出的麦饭就会碧绿通透,上锅蒸十分钟左右,白蒿的清香就满屋缭绕。白蒿麦饭的蒜汁是最重要的,捣好的蒜泥上面放红辣椒面,锅里刚烧的热油往上一浇,那香味现在回想起来还会情不自禁地咽口水。
辛弃疾有诗写道:“春在溪头荠菜花”。荠菜花是四瓣的小白花,不过开花就不好吃了,一定趁它新鲜长出来时吃才最嫩。
江南人爱吃荠菜,因那里的春润而肥,荠菜也生得格外茂盛。《诗经·邶风·谷风》中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荠菜的味道带着些清甜,无某些野菜的浓郁气味,是极随和的一道菜,清炒入汤做馅,无一不可,也无一不美。北方人也吃荠菜,黄土高原地区,人们为了留住这难得的春味儿,食疗养生!会将荠菜腌制贮藏,在漫漫的长冬里怀想一抹三四月的绿。在唐朝时,人们去郊外游春,在田间地头挖荠菜,然后做成“春盘”,是最受欢迎的时令佳肴。
荠菜随和,清炒、入汤做馅儿,无一不可。独有的清香中带着一味清甜,丝毫没有其他野菜的浓郁。早在我国古代医学书上对荠菜就有记载,认为荠菜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健脾等功效。范仲淹把它腌成咸菜,说“陶家瓮内,腌成碧绿青黄;措大口中,嚼出宫商角徵。”荠菜耐嚼可口,嚼多几次更有味道,原有的微苦也成甘味。而荠菜肉馄饨,既能保其鲜美,又中和了它的苦涩味。
《诗经》里的“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这“薇”就是豌豆苗的古称,不过,它是野生的豆苗。豆苗,得豆之清香,却生得纤细柔嫩,口感软滑清爽,细细一把捏在手里,仿佛捏住了春之鲜与润。
从谷雨开始到立夏这段时间,最适合吃的蔬菜莫过于豌豆苗。它不但清香鲜嫩,而且营养价值很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可谓是春夏交替之际最适合吃的蔬菜之一。豆苗的吃法很多,凉拌、热炒、做汤、涮火锅都可以。无需繁复的配料,一点儿油盐,松快地一炒,就是春日桌上一道鲜灵的时令菜。从雨水后多出来,似乎也通了水性,格外适合烹制成汤菜,一道上汤豆苗,是冬日里被鱼肉腻歪了的肠胃一个寻清净之所在。
“春初早韭,秋末晚菘”,春天的鲜菜当然不止这些,还有爽脆的芦蒿,爽口的马齿苋,榆钱、马头兰、草头等等。百草萌发,万物生长,一切都刚刚好,郊外游春的日子,趁着这大好时光,藏一肚子春之鲜吧!
健康养生是一种生活态度,使你增强体质,预防疾病,拥有健康,享受快乐!关注健康养生,百病不生,分享最健康的养生之道,最有用的养生小知识大全。养生保健吃“春菜”,“不时不食”生病少!
本文由网络采集而来,不保证其真实性,不代表养生小知识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yangshengchangshi.cn/a/sl/9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