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多雨季节,天气潮湿。对于平素脾胃虚弱的人更易湿邪困于体内,常表现为食欲不佳、上腹胀闷、肢体乏力、口淡无味、大便稀等症状。医生表示,此时外界环境湿气重,所以让人有头重感、不思饮食等,“要想祛湿,首先健脾”,推荐使用以下祛湿健脾的药材煲汤——
利水渗湿、健脾。它可促进体内血液循环、水分代谢。樊春华称,薏米味甘、淡、性微寒、归脾经、胃经、肺经;有健脾利水、利湿除痹、清热排脓、清利湿热之功效。可用于治疗泄泻、筋脉拘挛、屈伸不利、水肿、脚气等症。薏米所含的蛋白质为禾科植物种子中最高,并且其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E等亦均有普通白米的数倍之多。
做法:乌鸡去脏杂洗净,把薏米、白术洗净后置于鸡腹内,加入适量清水,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1个小时,加入少许盐、姜丝即可。
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山药,是常用的健脾益气中药,性平、味甘,归脾经、肺经,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是家中常用的煲汤药材之一。富含18种氨基酸和10余种微量元素及其他矿物质,所以不仅可以健脾补肺、益胃补肾、固肾益精、助五脏、强筋骨,还能益心安神、宁咳定喘、延缓衰老、养颜。
用于脾虚有湿、体倦乏力、少食便溏或水肿;妇女脾虚带下;暑湿为患,脾胃不和,呕吐腹泻。扁豆含有毒蛋白、凝集素以及能引发溶血症的皂素。所以加热时一定要注意,扁豆一定要煮熟以后才能食用,否则会可能出现食物中毒现象。
做法:把白扁豆、北芪洗净,再将猪肚用清水冲洗干净,一起置入锅内,加适量清水,最后放入红枣6个,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1个小时,加入盐、姜丝调味。
首见于《神农本草经》,被视为延年益寿的上品。有健脾除湿、固肾益精的功效。吃芡实要用慢火炖煮至烂熟,细嚼慢咽,方能起到充养身体的作用。芡实与鱼头同食,还有健脑效能,可以治疗神经衰弱。
做法:鲜活鲈鱼1条(重约500克)洗净,鱼腹内装入陈皮、生姜、料酒、食盐各适量,把芡实、鸡内金洗净浸软,加清水适量,一起放进瓦煲内,小火煨炖1个小时即可。
性味甘淡平,入心经、肺经、养生方法,脾经。云苓经常用在益气安神,健脾和胃,祛除湿热,行水止泄,治疗气虚劳伤、心腹胀满、水肿、腹泻、健忘、失眠等症。需要注意的是,云苓与土茯苓是两种不同的药材,土茯苓《本草纲目》谓之能“健脾胃、强筋骨、去风湿、利关节、止泄泻”。
做法:把茯苓、炒谷芽洗净,鸭1只切开,清洗内脏,加适量清水,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1个小时,加入少许盐、姜丝即可
健康养生是一种生活态度,使你增强体质,预防疾病,拥有健康,享受快乐!关注健康养生,百病不生,分享最健康的养生之道,最有用的养生小知识大全。潮湿的春天,祛湿健脾少不了这几味!
本文由网络采集而来,不保证其真实性,不代表养生小知识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yangshengchangshi.cn/a/sl/9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