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葱是葱的一种,味辛,性微温。大葱有解毒、调味、发表的功效与作用,常用于治疗痢疾泄泻、风寒感冒、头痛鼻塞、乳汁不通等症。
大葱是葱的一种,可分为普通大葱、分葱、胡葱和楼葱四个类型。大葱味辛,性微温,具有发表通阳,有解毒调味,发汗抑菌和舒张血管的作用。主要用于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阴寒腹痛,痢疾泄泻,虫积内阻,乳汁不通,二便不利等症状。大葱含有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蒜素,又含有二烯内基硫醚、草酸钙。另外,还含有脂肪、糖类、胡萝卜素等、维生素B、C、烟酸、钙、镁、铁等成分。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圆筒形,中间空,脆弱易折,呈青色。在东亚国家以及各处华人地区中,葱常作为一种很普遍的香料调味品或蔬菜食用,在东方烹调中占有重要的角色。而在山东则有大葱蘸酱的食用方法。华人习惯于在炒菜前将葱和姜切碎一起下油锅中炒至金黄(俗称之为“爆香”或“炝锅”),尔后再将其他蔬菜放入锅中炖炒。在做汤面如清汤面或牛肉面时,在面条熟后可将切碎的葱末(也称葱花)撒在面上。日本料理中,比如味噌汤,碎葱也是不可或缺的。
根:根白色,弦线状,侧根少而短。根的数量、长度和粗度,随植株的发生总叶数的增加而不断增长,大葱发棵生长旺期,根数可达100多条。
茎:茎极度短缩呈球状或扁球状,单生或簇生,粗1~2cm,外皮白色,膜质,不破裂。上部着生多层管状叶鞘,下部密生须根。当苗端生长点分化为花芽后,会逐渐发育除花茎。大葱花茎粗壮,中空不分枝,长30~50cm。
叶:叶由叶身和叶鞘组成,叶身长圆锥形,中空,绿色或深绿色。单个叶鞘为圆筒状。多层套生的叶鞘和其内部包裹的4-6个尚未出鞘的幼叶,构成棍棒状假茎。
花:着生于花茎顶端,开花前,正在发育的伞形花序藏于总苞内。营养器官充分生长的葱株,一个花序有花400-500朵,多者可达800以上。两性花,异花授粉。每朵花有花被6片,雄蕊6枚。雌蕊成熟时,花柱长1cm。子房上位,3室,每室2粒。
果实种子:果实为蒴果,成熟时易开裂。种子盾形,黑色,具6棱,有不规则密皱纹。千粒重2.4-3.4g。
此外,鳞茎还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大蒜辣素(allicin),二烯丙基硫醚(allyl sulfide)。根含铝。
葱具有利肺通阳、发汗解表、通乳止血、定痛疗伤的功效,用于痢疾、腹疼痛、关节炎、便秘等症。葱有一种独特的香辣味,来源于挥发硫化物一葱素,能刺激唾液和胃液分泌,增进食欲。葱所含的苹果酸和磷酸糖能兴奋神经、改善促进循环,解表清热。常吃葱可减少胆固醇在血管壁上的堆积。
具有的营养功效,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完的,可以说大葱的食疗作用是很多的。每周吃3次大葱或细香葱,可炒菜、凉拌食用,也能当成调味剂,可以达到壮阳补阴的作用。
解毒调味:大葱味辛,性微温,具有发表通阳、解毒调味的作用。主要用于风寒感冒、阴寒腹痛、恶寒发热、头痛鼻塞、乳汁不通、大便不利等。大葱含有挥发油,油中的主要成分为蒜素,又含有二烯丙基硫醚、草酸钙。另外,还含有脂肪、糖类、胡萝卜素、维生素、烟酸、钙、镁、铁等成分。
发汗抑菌:大葱具有刺激身体汗腺,达到发汗散热之作用;葱油可以刺激上呼吸道,使黏痰易于咳出。葱中所含大蒜素,具有明显的抵御细菌、病毒的作用,尤其对痢疾杆菌和皮肤真菌抑制作用更强。
预防癌症:葱所含的果胶,可明显地减少结肠癌的发生,有抗癌作用。葱内的蒜辣素也可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葱还含有微量元素硒,可降低胃液内的亚硝酸盐含量,对预防胃癌及多种癌症有一定作用。
增进食欲:生葱像洋葱一样,含烯丙基硫醚,这种物质会刺激胃液的分泌,且有助于食欲的增进。与含维生素B1含量较多的食物一起摄取时,会促进食物的淀粉及糖质变为热量,可以缓解疲劳。
舒张血管:大葱富含维生素C,有舒张小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可防止血压升高所致的头晕,使大脑保持灵活,并预防老年痴呆。大葱的挥发油和辣素,能祛除腥膻等油腻厚味菜肴中的异味,产生特殊香气,如果与蘑菇同食还可以起到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降胆固醇:大葱可降低坏胆固醇的堆积,经常吃小葱的人,即便脂多体胖,其胆固醇并不增高,而且体质强壮。葱叶部分比葱白部分含有更多的维生素A、C及钙。
1、葱白粥:连根葱白20根,粳米60g。加水煮成稀粥,趁热服食。源于《济生秘览》。本方取葱白辛温发汗解表,以米粥益胃气以助药力。用于感冒风寒无汗的轻症。或感冒初起症型不明显者。
2、葱豉汤:葱白15g,淡豆豉30g。煎汤,乘热服。 源于《补缺肘后方》。葱白配以宣散解表的豆鼓,能增强发汗解表作用。用途与前方同。
3、酒煮葱白:连须葱白15g,切细,用米酒1茶杯,煮开后,分3次服。另用葱白炒热,布包熨脐下。 源于《华佗危病方》。本方能温通阳气,酒煮能增强药力。用于阴寒腹痛,拘急,四肢厥冷,口唇青紫,阴囊内缩。
4、葱汁香油:葱白30g,捣烂取汁,用脂麻油(或豆油)调和,空服顿服(小儿酌减)。每日2次。服后可见轻微的恶心或呕吐,大便可能变稀。 源于《瑞竹堂经验方》。用于虫积卒然腹痛。现代用于蛔虫急性腹痛、小儿蛔虫性肠梗阻有良好的疗效。
5、葱薤粥:葱白25g,薤白15g(切细),粳米60g。加水煮粥,空腹食用。《食医心镜》用葱白和米煮粥服食,治赤白下痢。薤白有类似葱治泻痢的功用,配伍应用,其效更为可靠。用于痢疾或腹泻。
6、葱涎液:葱120g,捣烂取汁,每次服2~3题。亦可加适量红糖,用开水溶化,调匀服。 源于《千金要方》。本方既能通气活血,又能解毒,故原方用于“乳痈初起”,谓:“顿服即散”。
1、治伤寒初觉头痛,肉热,脉洪起一、二日: 葱白一虎口,豉一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取汗。(《补缺肘后方》葱豉汤)
2、治时疾头痛发热者: 连根葱白二十根。和米煮粥,入醋少许,热食取汗即解。 (《济生秘览》)
3、治妊娠七月,伤寒壮热,赤斑变为黑斑,溺血;葱一把,水三升,煮令热服之,取汗,食葱令尽。(《伤寒类要》)
4、治脱阳,或因大吐大泻之后,四肢逆冷,元气不接,不省人事,或伤寒新瘥,误与妇人交,小腹紧痛,外肾搐缩,面黑气喘,冷汗自出,须臾不救: 葱白数茎炒令热,熨脐下,后以葱白连须三七根,细锉,砂盆内研细,用酒五升,煮至二升。分作三服,灌之。(《华佗危病方》)
5、治胃痛,胃酸过多,消化不良: 大葱头四个,赤糖四两。将葱头捣烂,混入赤糖,放在盘里用锅蒸熟。每日三次,每次三钱。(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6、治虫积卒心急痛,牙关紧闭欲绝: 老葱白五茎。去皮须捣膏,以匙送入喉中,灌以麻油四两,虫积皆化为黄水而下。(《瑞竹堂经验方》)
7、治霍乱烦躁,卧不安稳: 葱白二十茎,饮食健康。大枣二十枚。水三升,煮取二升顿服之。(《补缺肘后方》)
9、治小便难,小肠胀: 葱白三斤。细锉,炒令热,以帕子裹,分作二处,更以熨脐下。 (《本事方》)
10、治小儿虚闭: 葱白三根。煎汤,调生蜜、阿胶末服。仍以葱头染蜜,插入肛门。 (《全幼心鉴》)
11、治少阴病下利: 葱白四茎,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夫滓分温再服。(《伤寒论》白通汤)
14、治痈疖肿硬、无头、不变色者: 米粉四两,葱白一两(细切)。上同炒黑色,杵为细末。每用,看多少,醋调摊纸上,贴病处,一伏时换一次,以消为度。(《外科精义》乌金散)
20、治磕打损伤,头脑破骨及手足骨折或指头破裂,血流不止: 葱白捣烂,焙热封裹损处。 (《日用本草》)
1、治疗感冒:取葱白、生姜各半两,食盐1钱,捣成糊状,用纱布包裹,涂擦五心(前胸、后背、脚心、手心、窝、肘窝)一遍后让患者安卧。部分病例半小时后出汗退热,自觉症状减轻,次日可完全恢复。治疗107例,均在1-2日内见效。一般用1次,少数病例用2次。
2、治疗蛔虫性急腹痛:鲜葱白1两捣烂取汁,用麻油1两调和,空腹1次服下(小儿酌减),每日2次。一般服 1-7次后缓解。服药后大便可能转为稀便,但不致腹泻。除个别外,多数未见有蛔虫驱出。或用青葱(连棍须)2-3两,捣烂取汁顿服,大葱怎么吃,营养价值,功效与作用,食疗选方10分钟后,再服菜油或麻油 1两。约半小时即可止痛,4-6小时后,排出粘液粪便,有时夹有蛔虫。
3、治疗蛲病:取食用大葱及大蒜,去叶、皮、根须,洗净。葱白每两加水100ml,大蒜每两加水200ml,分别用微火煮烂,纱布过滤,装瓶备用。在傍晚或临睡前,任选一种煎液灌肠。剂量:4-5岁10ml,7岁15ml。治疗后以棉拭漂浮法检查虫卵。结果:葱白煎液治疗116例,阴转86例,阴转率为74.1%;大蒜煎液治疗38例,阴转29例,阴转率为76.3%。均以男孩的阴转率较高;在年龄方面,葱液的阴转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递减,蒜液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
4、治疗乳腺炎:以葱白、半夏拴(简称葱半栓)结合姜汁水罐治疗早期急性乳腺炎130例,有效率达96.9%。葱半栓是采用新鲜葱白与生半夏捣烂如泥,捏成鼻孔一样大小的栓子,塞人患乳对侧的鼻孔中,经20分钟左右除去,每日1-2次。姜汁水罐是采取生姜(或干姜)的浓煎液,盛入小玻璃瓶内,抽出空气,利用负压,在炎性肿块及其周围拔罐。可用废弃的青霉素瓶,磨去瓶底,不去瓶塞,以5-10个吸着在患乳上。配合葱半栓同时进行。如乳腺局部炎性浸润明显,腋窝淋巴结肿大,且全身有畏寒、发热症状者,宜同时内服清热解毒剂;如脓肿已形成,则必须切开排脓,本法无效。
5、治疗小儿消化不良:取生葱 1根,生姜5钱,同捣碎,加入茴香粉3钱,混匀后炒热(以皮肤能忍受为度),用纱布包好敷于脐部。每日1-2次,直到治愈为止。对吐泻严重的病例,须按常规禁食及补液。
2、张元素:葱茎白专主发散,以通上下阳气,故《活人书》治伤寒头痛如破,用连须葱白汤主之;张仲景治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厥逆脉微者,白通汤主之,内用葱白,若面色赤者,四逆汤加葱白,腹中痛者,去葱白。成无己解之云,肾恶燥,即食辛以润之,葱白辛温,以通阳气也。
3、《纲目》:葱,所治之症,多属太阴、阳明,皆取其发散通气之功。通气故能解毒及理血病。气者,血之帅也,气通则血活矣。金疮磕损,折伤血出,疼痛不止者,王嵺《百一方》用葱白、砂糖等分研封之,云痛立止,更无痕瘢也。葱叶亦可用。又葱管吹盐入玉茎内,治小便不通及转脬危急者。余常用,治数人得验。
4、《本草经疏》:葱,辛能发散,能解肌,能通上下阳气,故外来怫郁诸证,悉皆主之。伤寒寒热,邪气并也;中风面目肿,风热郁也;伤寒骨肉痛,邪始中也。喉痹不通,君相二火上乘于肺也,辛凉发散,得汗则火自散而喉痹通也。肝开窍于目,散肝中邪热,故云归目。除肝邪气,邪气散则正气通,血自和调而有安胎安中利五脏之功矣。其曰益目睛,杀百药毒者,则是辛润利窍而兼解散通气之力也。
5、《医林纂要》:葱,陶氏谓白冷青热,此却不然。但全用则行通身,根与白行肌肤,青与尖专行达肌表,上头目。又生用则外行,泡汤则表散,熟之则守中。
6、张寿颐:鲜葱白,轻用二、三枚,重至五枚,以柔细者为佳,吾吴谓之绵葱。其粗壮者则曰胡葱,气浊力薄,不如柔细之佳。去青用白,取其轻清;或连须用,欲其兼通百脉:若单用青葱茎,则以疏通肝络之郁窒,与葱白专主发散不同。
10、《日华子本草》:治天行时疾,头痛热狂,通大小肠,霍乱转筋及贲豚气,脚气,心腹痛,目眩及止心迷闷。
15、《纲目》:除风湿、身痛麻痹,虫积心痛,止大人阳脱,阴毒腹痛,小儿盘肠内钓,妇人妊娠溺血,通奶汁,散乳痈,利耳鸣,涂犬毒。
19、《本草纲目》:“除风湿身痛麻痹,虫积心痛,止大人阳脱,阴毒腹痛,小儿盘肠内钓,妇人妊娠溺血,通乳汁,散乳痈,利耳鸣,涂制犬伤,制蚯蚓毒。”’
20、《本草从新》:“发汗解肌,通上下阳气,仲景白通汤、通脉四逆汤并加之以通脉回阳。若面赤格阳于上者,尤须用之。”
1.葱豉汤:葱30克,淡豆豉10克,生姜3片,黄酒30毫升。将葱、淡豆豉、生姜并水500毫升入煎,煎沸再入黄酒一、二沸即可。此汤具有发散风寒,理气和中的功效,适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等病症。
2.葱枣汤:大枣20枚,葱白7根。将红枣洗净,用水泡发,入锅内,加水适量,用文火烧沸,约2O分钟后,再加入洗净的葱白,继续用文火煎10分钟即成。服用时吃枣喝汤,每日2次。此汤具有补益脾胃,散寒通阳的功效,可辅治心气虚弱,胸中烦闷,失眠多梦,健忘等病症。
3.葱炖猪蹄:葱50克,猪蹄4只,食盐适量。将猪蹄拔毛洗净,用刀划口;葱切段,与猪蹄一同放入,加水适量,入食盐少许,先用武火烧沸,后用文火炖熬,直至熟烂即成。此肴具有补血消肿,通乳的功效。适用于血虚体弱,四肢疼痛,形体浮肿,疮疡肿痛,妇人产后乳少等病症。
4.葱烧海参:葱120克,水发海参200克,清汤250毫升,油菜心2棵,料酒、湿玉米粉各适量。先将海参洗净,用开水氽一下;用熟猪油把葱段炸黄,制成葱油;海参下锅,加入清汤和酱油、味精、食盐、料酒等调料,用湿玉米粉勾芡浇于海参、菜心上,淋上葱油即成。此菜具有滋肺补肾,益精壮阳的功效。适用于肺阳虚所致的干咳、咯血,肾阳虚的阳痿、遗精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糖尿病等病症。
5.葱白粥:葱白10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先煮粳米,待米熟时把切成段的葱白及白糖放入即成。此粥具有解表散寒、和胃补中的功效。适用于风寒感冒,头痛鼻塞,身热无汗,面目浮肿,消化不良,痈肿等病症。
6.大葱红枣汤:葱白20根,大枣20枚。将葱白洗净切段,大枣洗净切半;二者共入水中煎煮,起锅前加白糖适量。此汤具有和胃安神的功效,可辅助治疗神经衰弱所致的失眠,体虚乏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病症。
本文由网络采集而来,不保证其真实性,不代表养生小知识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yangshengchangshi.cn/a/sl/13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