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脚冰凉的人有救了!这7招让你暖和一整个秋冬身体本身的阳气并不虚弱,但气血运行不畅,导致阳气瘀滞体内,不能到达手脚。这种人只是手脚发凉,身体躯干部分不怕冷的,甚至怕热。
精神压力过大、过分敏感、容易生气、过度操心、心神不宁等不良情绪也会影响身体机能,导致手脚冰凉。
在经期、孕期和产期等特殊生理时期,月经和生育所引起的激素变化会对自主神经系统造成一定影响,引发畏寒肢冷。
劳宫穴:劳宫穴位于手心部。一手握拳,搓揉另一只手的手心部,直到感到手心微热,再换另一只手,交替进行。
久坐办公的上班族,平日锻炼少,可选择一些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运动,比如瑜伽。锻炼时觉得自己的身体有些发热,微微出汗即可。
在寒冷的天气里,晒晒后背,还能驱除脾胃寒气,有助于改善消化功能。可在早晨或下午4~6点,每次晒半小时左右,边晒边拍打按摩,有助于调理五脏气血。
熬夜的人大都会有类似的感受:一到凌晨三四点,就会手脚冰凉、浑身发热、脑子不听使唤,这其实就是熬夜内耗气血,寒邪趁虚入侵人体,导致经络阻塞的表现。
秋冬更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以防寒邪伤身。建议作息调治为”早卧晚起“,躲避寒邪,避免阳气受到扰动。
泡澡时在水中加入生姜或肉桂精油,可促进血液循环。洗澡时,可用冷热水交替冲淋手脚,借由血管冷热间的缩放,达到畅通血管的目的。
也可在睡前用热水泡脚,在较深的盆中加入40度左右的热水,让水漫过脚踝。浸泡20分钟左右。泡脚后要立刻用毛巾擦干,并穿上保暖袜子。
打底裤、打底袜紧紧“捆”在腿上,导致血液流通不畅,使肢体和皮肤表面的血液循环减慢,人只会更冷,严重时反而更容易冻伤。
寒冷时节强调温补,红糖水具有化瘀散寒、暖胃健脾、缓解疼痛的功效,且富含丰富的钙、铁等人体必需的矿物质与微量元素。煮红糖水时,可以加一小块姜,利水利尿。
选用乌鸡500g,枸杞15~20g,百合30g,黄芪10~20g。鸡肉洗净,大火煮开后捞出清除血污,再放入高压锅或炖锅中,加入枸杞、百合、黄芪以及调料,炖烂即成。
乌鸡温中益气,枸杞温补肾阳,百合滋阴润肺,黄芪滋阴温肾,适合身体虚弱、疲劳乏力、怕冷的人食用。
羊肉补肾助阳、温补气血、开胃健脾,秋冬吃羊肉,既能抵御风寒,又可滋补身体。羊肉最好炖着吃,经过炖制更加熟烂、鲜嫩,易于消化。
枸杞主治肝肾阴亏、腰膝酸痛、视力衰弱等症状。枸杞宜煮粥,还可早晚嚼食,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吃20g左右的枸杞比较合适。
红薯富含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以及钾、镁、铜、硒、钙等10余种微量元素,健康养生,为人体补充热量。
栗子宜肾宜气,养胃健脾。可用栗子、大枣、茯苓、大米煮粥喝,无论是熬汤还是炒食,都应细细咀嚼,可用达到更好的补益效果。
健康养生是一种生活态度,使你增强体质,预防疾病,拥有健康,享受快乐!关注健康养生,百病不生,分享最健康的养生之道,最有用的养生小知识大全。
本文由网络采集而来,不保证其真实性,不代表养生小知识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yangshengchangshi.cn/a/sl/8194.html